现在各种媒体上的持续宣传在22点到23点之间睡觉是最好的,理由是:晚上12点到3点,是人的深度睡眠期,只要这三个小时睡好,一天就有精神,如果没睡着了,会对身体造成很坏的影响。而且从入眠到进入深度睡眠一般要30-60分钟,所以,晚上10:00-10:30睡前最佳。
但是这种“观察”是比较“片面”的。因为“观测者”的观察对象是“睡眠一定要在晚上”作为“前提”。
于是,“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现实情况”就知道了:城市里的“夜班”工作人员,尤其是“夜班司机”,晚上工作,早晨睡觉,如果上述发现是“正确”的,那么这些上“夜班族”的人,就都死了,或者至少是感染了各种各样的“疾病”,最后不能工作。不过,所有人都活得很好,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白昼”和“夜”的区别在现代社会真的很小很小,因为如果你在中国的夜晚,乘飞机去了“美国”,但那儿却是“白昼”,那我们是睡不着觉呢?而且我们都有“电灯”,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等等。
那人体默认的“生物钟”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要怎么才能达到“工作”和“休息”时间的“最优化配置”?
你只需要做个小实验你就会知道:当你一天晚上来看《连续剧》时,你要等到六点才开始“睡觉”,最终你会在下午12点-14点“恢复”。此时,你只需计算你的睡眠时间,你就知道了:正好6-8小时。你是否认为这是一个“意外”?怎么不按你长时间“起床”7-9点钟呢?
那就是说:预设“生物钟”的“睡眠时间”,是在睡后6-8小时内“醒来”;而什么时候“睡着”并不重要。而且只要你“睡觉”了,那些在睡觉之后所发生的“生理活动”还会照样进行,或者说:不管你何时开始睡觉,只要你的“睡眠时间”够多,不管你何时开始睡觉,都不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而“作息时间”,只是一个“习惯”,是可以随意改变的。一种新习惯的形成当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是3-6天,所以这个习惯的交替最好不要太频繁。
如此大家才能“放心”地进行各种“加班”或“夜班”活动了,否则总会有某种“心理障碍”,那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