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肉——大众化的主要荤食
猪肉是我国人民食物中消费最大的一类肉食。占89%左右,纤维细软含较多脂肪,经加工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肉类中含维生素B1最多的食品之一。
由于含脂肪量较高,发热量大,多食令人发腻,且有易使胆固醇升高之弊。冬季食用或劳动量大,消耗热量多的人食用,是很适宜的。
猪肉是一种高蛋白资源,主要由角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弹性蛋白和胶原量白等组成。胶原蛋白对人体的皮肤、筋、软骨、骨骼及结缔组织都有重要作用,对延缓机体衰老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特殊意义。
但猪肉不可多吃,不易消化,多吃会生温聚痰,并会招致一些代谢性疾病。因而,高血压、冠心病、风热多痰以及身体肥胖者,以少食为宜。
2、牛肉——优良的高蛋白食品
牛肉是一种含脂肪较低,含优质蛋白较高,味道鲜美,营养成分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有补脾、胃,壮腰脚、止消渴及止唾涎之功能,向来被视食疗佳品。保管中宜勿使其受风吹,严忌忽冷忽热,不然会发干变黑,腐败变质。
3、羊肉——性味甘热的补阳佳品
羊肉有丰富的营养,最适合冬季食用和用作补阳的佳品。它除了治疗男子五疲七伤及肾虚阳痿外,还具有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力、通乳治带等功效。
凡热象偏重心肺火盛的人及时疫病初愈者不宜食用。
4、鸡肉——味美益高的羽族之首
俗话说:“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一斤”说明其食用价值大大超过了走兽。鸡肉是羽族之首,从营养学看,鸡肉富含蛋白质,很少含脂肪,而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的理想食品。乌鸡肉历来被视为妇科圣药,对治疗虚劳、消渴、滑泄、下痢、崩中带下以及妇女的不育症、月经不调、产后虚损等,均有良效。
但患了感冒却应禁食。鸡屁股是淋巴最集中的地方,贮存病菌、病毒和致癌物质的大仓库,应将它扔掉,以免埋下致病、致癌的祸根。
5、狗肉——温肾壮阳的香肉
广东流传有“狗肉滚几滚,神仙站不稳”的谚语,说明味道鲜美芳香四溢,是人们青睐的肉食。
营养价值很高,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外,含有多种氨基酸,吃了它使人产生较高热能。能温肾壮阳、补胃、壮气力、补血脉、暖腰膝、祛寒止痛,是老年人极好的冬季补品。
患有热病、感冒发烧的人或在炎热的夏天都不宜食用。
6、兔肉——世界公认的保健肉
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十分受欢迎,因兔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的含量超过猪、牛肉和虾,且为完全蛋白质,易消化,脂肪较低,是中老年人及心血管肥胖症患者理想的动物性食品。它含胆固醇很少,而卵磷脂含量很多,可以阻止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壁,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食用既可增强体质,又不会使形体发胖。
然而在国内,人们却不大愿意食用它,有人甚至把它视为上不了桌面的下等肉,其实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结果。
7、鹌鹑——动物人参
肉蛋和味道之美是脍灸人口的,北宋时就已是庖厨之珍了。鹌鹑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压、肥胖症患者食用。
鹌鹑蛋的营养价值更高,与鸡蛋相比,蛋白质含量高30%,卵磷脂高5.6倍,并有维生素P等成分。常食有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之功效;与韭菜共炒,可治肾虚腰痛、阳痿;用沸水和冰糖适量冲鹌鹑蛋花食用,可治肺结核或肺虚咳。鹌鹑肉可补益五脏、强筋壮骨、止泄痢、消疳积、养肺清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