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症状

养生专家
2013-07-03 00:00:00

肠套叠这种疾病是一种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而且发病率极高,一般是以急性为主,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发病率都是非常高的,与天气因素是密切相关的。而慢性的肠套叠,则是成年成发病率比较高,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腹痛,常与肠息肉和肿瘤等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了解清楚肠套叠症状,便于我们及时发现和治疗。

  肠套叠症状比较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婴儿本来还笑哈哈地在玩,后来突发性地大哭,而且持续时间大致为十分钟有左右,还会有面色苍白,痛苦的表情等,这些都有可能是肠套叠的症状。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常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结病毒感染有关。

  急性肠套叠发病原因

  1.饮食改变: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

  2.回盲部解剖因素: 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cm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3.病毒感染 :系列研究报道急性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

  5.遗传因素: 临床上发现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肠痉挛症状

  1.婴儿肠套叠 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

  (1)阵发性哭吵: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肠套叠晚期合并肠坏死和腹膜炎后,患儿表现萎靡不振,反应低下。一部分体质较弱,或并发肠炎、痢疾等疾病时,哭闹不明显,而表现烦躁不安。

  (2)呕吐:初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提示病情严重。

  (3)腹部包块:在2次哭闹的间歇期检查腹部,可在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块,右下腹一般有空虚感,肿块可沿结肠移动,严重者可在肛门指诊时,在直肠内触到子宫颈样肿物,即为套叠头部。

  (4)果酱样血便:婴儿肠套叠发生血便者达80%以上。家长往往以血便为首要症状就诊,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早者在发病后3~4小时即可出现,为稀薄黏液或胶冻样果酱色血便,数小时后可重复排出。

  (5)肛门指诊:有重要临床价值,有些来诊较早患儿,虽无血便排出,但通过肛门指诊可发现直肠内有黏液血便,对诊断肠套叠极有价值。

  (6)全身状况:依就诊早晚而异,早期除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外,营养状况良好。晚期患儿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发生肠坏死时,有腹膜炎表现,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2.儿童肠套叠 儿童肠套叠临床症状与婴儿肠套叠相比较,症状不典型。起病较为缓慢,多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坏死发生时间相对比较晚。患儿也有阵发性腹痛,但发作间歇期较婴儿为长,呕吐较少见。拒统计儿童肠套叠发生便血者只有40%左右,而且便血往往在套叠后几天才出现,或者仅在肛门指诊时指套上有少许血迹。

  相信大家对于肠套叠症状已经了解清楚了,其实肠套叠对于婴幼儿是非常有危害的,容易造成面色苍白,腹部有肿块,呕吐等,还会有便血等,严重地容易发生肠坏死,导致死亡,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多留意孩子的这些症状,在发病的早期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治疗。

 


健康头条

更多>
这些"卫生"习惯原来并不健康,很多人中招了
习惯
7524阅读
毁掉孩子对吃饭的兴趣只要2步,你也许正在做……
孩子
7525阅读
酸奶的小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酸奶
7526阅读
有善解人衣的男人,又有多少会给女人扣上内衣的呢
男人
7564阅读

相关文章

更多>

为你推荐

更多>

小编解答

更多>

相关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