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子包应该怎么做?

fyy6

刚出笼的包子热乎乎。想必许多人爱死了包子的美味。那么不知道大家爱不爱吃芋子包,香气扑鼻的小包子们刚出笼冒着的热气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致意,示意我们赶紧将热气腾腾的包子咬在嘴中,任由其美味的包子汁渗在喉腔中,美味的饼皮,美味的馅料配上美味的汤汁,着实一番舌尖上的美味。

做法:

芋子包就是用芋子加适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包成的一种包子,制做方法简单,一般将个大、易烂的芋子洗净,连皮置锅内煮熟,然后取出剥去芋皮,置簸箕内捣(烂)成芋泥后,加入适量木薯粉和精盐,用手揉转成包子皮。而内馅是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葱白等料,并将其剁碎,放入精盐、味精下锅翻炒(千万别加糖,不然会失去美味),滤去汤汁即成馅心。芋子包包好后,摆入垫有芭蕉叶的蒸笼中,下锅用旺火(火候需个人控制)蒸后便香气如蝶、满屋翩跹,令人垂涎。此时出锅摆盘,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一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芋子包就大功告成,趁热食之皮滑滑的、嫩嫩的,馅香香的、美美的。芋子包除蒸着吃。


故事:

当地还流传着一个“芋赈饥”的小故事:古时有一寺僧,专力种芋,岁收极多,杵之如泥,筑造为墙,后遇大饥,独此寺四十余僧食芋泥以度凶岁。可见芋子是个好东西,是山中之珍品。而聪明能干的客家人在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变换芋子的吃法,更新芋子的烹制花样,以芋子烹制菜肴宴请客人,于是就在生活实践中烹制出乡间美食——芋子包。过去,芋子和番薯那是山村客家人家中的主要杂粮,正如农谚所言:“番薯芋子半年粮”,被视为“农家最重之蔬”,它既可当蔬菜,又可当粮食。因此,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每至秋季,家家户户的地窖、房角都堆满那红姣姣的地瓜和黑黢黢的芋子。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都吃上大米饭,芋子和番薯不再是要杂粮,但客家人都还会去种芋子和番薯,以便自己想改改口味时食用。

在永定县,许多家庭在过年过节都会去做芋子包。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芋子包,就更有着特殊的味道,不更有着包芋子包场景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散发出缕缕的温馨,家人之间一年来的理解和支持,对新一年的展望,对老人的祝福,对晚辈的期待,似乎都默默融入那手上的芋子包之中了。

美味的菜肴加上流传的小故事,这无疑给这道美味的芋子包添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它极其鲜美的味道自然在它的热气滚滚之下充满了神秘之感,让我们赶紧轻咬一口品味这之中的美味吧。

展开阅读

猜你喜欢

健康头条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为你推荐

更多>

小编解答

更多>

相关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