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爬行活动何来如此神功?

养生专家
2013-08-01 00:00:00

首先,当孩子在襁褓中时,视听范围很小;坐着或躺着时,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够。而爬行则使视听范围大幅度扩大,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刺激量大了,思维、语言与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同时,爬行对于脑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中脑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脑的解剖结构看,中脑是脑干(人的生命中枢所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面排列着视觉与听觉两大反射中枢,是主管听声音与看东西的“总部”,它上传外界信息,下达大脑命令。爬行扩大了视听范围后,中脑受到的刺激就得以强化;而促进了中脑的功能,无疑会使整个脑的功能“更上一层楼”。除了中脑,爬行对小脑的积极影响也不可小视。小脑是主管人体运动平衡的,而爬行属于全身运动,可训练小脑的平衡与反应联系,促进神经纤维相互缠绕形成网络,有利于脑神经系统结构的完善,必然会对孩子学习语言与阅读发挥良好影响。

再者,爬行动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每一次学习与实践都是一次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因此,学习爬行其实就是对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一次强化训练,对于脑的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爬行的八大功能:

一、体能(活动能力)

爬行能锻炼宝宝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一种综合性的强体健身活动。爬行是宝宝第一次全身协调运动,它将对宝宝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爬可以锻炼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还有助于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可以促进身体的协调。它可使血液循环流畅,并可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防止脊柱弯曲,婴儿在爬行时,头颈仰起,胸腰抬高,有利于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另一方面,婴儿在爬行运动中,四肢并用,可使左右脑正常发育,使婴儿的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体质(健康)

爬行消耗能量较大,有助于孩子吃得多、睡得好、体重、身高长得快。

增进亲情:爬行能增进母子间的交流。在宝宝会爬后,在父母的引导下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的增多,在我们的实验中得到兴奋、成功、失败体验婴儿,表情丰富,见到父母时的兴奋状态明显于不会爬行的婴儿要强。

三、心理发展(应激能力)遇到各种情况处理的合理性

四、社会性发展(交往)

婴儿会爬后,他接触父母禁止触动的物品、做父母不允许他做的事情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亲子情绪互动的机会;同时,婴儿会爬行又使得父母意识到婴儿本身的主动性,并使父母开始以一定的规范要求孩子,开始对婴儿不合规范的行为表示不快。这些变化又进一步促使婴儿的社会性情绪发展。研究表明,具有手膝爬行经验的婴儿在情绪表露、对父母情绪信号的敏感性、与父母共同游戏的参与程度、在曾被父母禁止情境中参照父母表情等方面均比不会爬的婴儿水平更高,而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在曾被父母禁止情境中参照父母表情方面表现出比不会爬婴儿更高的水平。

五、智力发展(脑神经发育)

爬行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脑的生长。爬行使婴儿开始主动移动自己的身体,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爬行会刺激左右脑均衡发展、理解与记忆并进。爬行可刺激内耳或前庭系统,有助维持平衡感,而手眼协调也有相同作用。

六、促进语言发展

对婴儿语言交流的频率,主要取决于婴儿肢体语言的频率,会爬的婴儿不断地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的世界、有许多举动带有结果的未知性,所以家长语言的发出频率明显的多于不会爬的婴儿,在不断的父母语言提示、婴儿的肢体语言、行为结果的互动中,婴儿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肢体语言回答的合理性比不会爬行的婴儿发展要快得多。

七、性格发展(意志、胆量)

爬行给宝宝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而“摸爬滚打”,也锻炼了宝宝的意志和胆量,有利于宝宝的个性培养。

八、探索欲望(自主、自信)

爬行是幼儿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爬行的作用,不要因为怕孩子四处乱爬有危险,就限制孩子爬行的自由,而是应该在孩子刚刚学会爬行之后,就帮助他们多加练习,使他们的运动、神经等系统在爬行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不但有助于孩子骨骼、肌肉、神经、大脑的发育,而且可以为孩子更早、更好地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础。这些学习经验将化为好奇,并且勇于探险,而且培养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

#p#分页标题#e#

宝宝学爬的五大重点

爬行训练是强壮体魄,完善大脑功能的重要行为训练,在宝宝学爬的过程中,以下五大重点是不容忽视的。

重点一:学爬时机和方法

婴儿6个月以后,应经常让他俯卧,在面前放个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个向前爬的意识。大约在7个月时匍匐爬行,动作为腹部蠕动,四肢不规则地划动,注意不是向前,而是后退。约在8—10月时发展为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盖爬行,最后发展为两臀和两腿均伸直,用手和脚爬行。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动,婴儿很快就能学会爬。

重点二:父母对宝宝学爬的引导

建议父母应该尽量把宝宝放在地板上,并利用色彩鲜艳、丰富的玩具或其它有趣的东西,诱导宝宝向前爬行。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父母也别忘了适时给予鼓励。

父母可以在爬行前方放一面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镜子(不会打碎的),或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或简单的变脸图形等玩具,引起宝宝的兴趣,并有伸手拿取的欲望,促其向前爬行。以后可以把这些镜子或图案放在前后左右不同的方向,引导宝宝向不同方向爬行,以训练其灵活性。爬行过程中父母可用欢快的声音喊“加油”,“努力”,“真棒”等语言,加快宝宝爬行速度。此时宝宝会非常高兴,快乐,常常和父母达到笑声一片的情景。这种不断转换方向的爬行增加了宝宝认识周围不同环境的机会,比在原地能看到更多更鲜艳的色彩,看到男女老幼不同表情的面孔,看到大大小小不同的物件,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充足的爬行训练使宝宝的好奇心理得到满足,由此也完善了神经系统的发育。

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各式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片、软垫、塑胶地板等,刺激宝宝学爬的兴趣。

重点三:巧用学爬辅助工具

为了让宝宝爬好,一定要将爬行的“装备”准备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磨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父母可于地板上铺设塑胶垫等辅助用品,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在地上爬行时,可在膝盖上带上护膝,防止婴儿因膝盖磨擦引起疼痛而不愿爬行。护膝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膝关节活动度。尽量让孩子通过爬行自然过渡到自己站起,如从俯卧到四肢站立,然后从爬过渡到自己能坐起、蹲起,再从蹲到自己站起,并能掌握站立的平衡,孩子就会很轻松地学会走路了。

重点四:创造良好的学爬环境

(1)首先要保证宝宝爬行的安全,避免发生任何意外。爬行时一定要有大人在旁边看守,一刻也不能离开,随时防止意外发生,不能有丝毫大意。而且,当宝宝到了爬行的阶段,容易碰到的危险地方或物品更多样化了,父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

地板:水泥、磨石子、磁砖等所铺设的地板,对于学习爬行的宝宝来说,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而造成无可弥补的遗憾。为避免发生危险,可在硬地板上面铺设软垫,不过注意要使用厚度较高的软垫才能发挥功用,并且避免买有很多小花纹的软垫,以防宝宝将小花纹抠掉吃进嘴里。

桌角、柜子角:尖锐的桌角或是柜子角,对家有学爬的宝宝来说简直就是个“危险地带”,其改善的方式为,最好一律将所有的桌角或柜子角套上护垫,就算婴幼儿不慎撞到,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电插座:宝宝在到处爬行的过程中,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如果不用心留意将有触电的危险,父母可使用电插座的防护盖,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装此类装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

(2)选择平地,绝不要在桌面。可以在室内地上铺一块凉席或床单或干净的地毯,让小儿充分自由的爬行。

(3)在户外爬行可同时进行日光浴。可在户外的草坪或地面铺上清洁的床单或席子,这样在爬行同时让小儿吸收阳光给予的"天然营养"。选择时间是在每天上午十点前和下午三点后的"黄金时段",每天坚持两个小时以上。此时的阳光最适合日光浴,不会造成伤害。日光浴帮助宝宝吸收紫外线,同时紫外线还有很强的杀菌消毒作用。所以婴儿多在户外进行爬行训练,既可强壮体魄,又可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感冒和其他疾病。另外,在户外视野宽阔,有利于心理发育。

(4)约请小伙伴一起爬行。最理想是有年龄相近的小儿一起进行爬行比赛和玩耍。在我国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玩伴,而且很多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控制甚至禁止孩子与外界接触,长此以往,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必然低下,对心理健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甚至使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产生畸形,从而引发儿童神经系统的病症及心理障碍。

重点五:宝宝学爬中的“自然开发”和“人工开发”

自然开发是以孩子自然发育的时速为基础,比如,到了爬行期,但孩子的四肢发育还没有完全做好爬行准备,这个时候,父母就应有意识地给孩子做促进四肢发育的运动操,推动孩子进入爬行期,或在孩子开始爬行,但动作迟缓时,在孩子前边引逗孩子加速,这些都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开发,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而人工开发往往不顾孩子的自然发育程度,人为地过度实施开发,其结果适得其反。曾有位年轻的母亲,听说爬行对婴儿的视神经和大脑发育有好处,孩子刚刚三个月,她就每天拉着孩子爬行,结果等孩子会爬行以后,才发现孩子的两只脚因过早地接受爬行训练变形了。

这位母亲所犯的错误是太心急了,没等孩子的四肢发育到足以支撑起头脑和身体的时候,就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拉孩子爬行,结果给孩子带来了伤害。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内在发育的时刻表,家长要尊重这个时刻表。母亲可以引导孩子爬行,孩子的爬行速度会加快,空间也会变大。千万不能强拉孩子爬行,避免人工开发。

国外婴儿爬行研究面面观

#p#分页标题#e#

1、雷蒙达德人类研究所研究发现,原始民族中,允许婴儿自由地在地上爬行的民族,比严格限制婴儿爬行的民族的文化或技术水平要高。婴儿爬行动作有助于训练婴儿眼睛、手部及脑部协调的发展,对日后其他活动,如写字、玩玩具均有帮助。

2、心理学家W温格的研究指出,在印第安落后民族中也出现这种情况,允许婴儿在地上自由爬行的民族智力商数比较高。

3、有试验研究证明了爬行对孩子深度的知觉和客体永久性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1)爬行与深度知觉发展的关系

深度知觉在个体出生6个月后迅速发展起来,人们一般认为这是神经系统的成熟所决定的。有研究者认为深度知觉的发展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可能是以成熟与爬行经验的共同作用为发展前提的。研究者利用吉布森设计的“视觉悬崖”装置,采用两种研究程序,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把据有不同爬行经验的婴儿逐个放在中央板上,鼓励他们爬过“深滩”,结果发现爬行时间在6周以内的婴儿并未表现出人们预期的回避反应,而婴儿对“深滩”的回避反应常常在会爬6-8周后出现。随后,研究者选取不会爬行和会爬行的相同月龄婴儿(7.3个月),将其面朝下,平举到一定高度后分别在“深滩”、“浅滩”上方缓慢下降,并比较其心率变化。不会爬行的婴儿在其下放到石崖两侧过程中的心率变化均不明显,而会爬的婴儿在下放到“深滩”的过程中心率加快,在下放到“浅滩”的过程中心率没有显著变化。为进一步证实爬行经验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关系,又选取6、7、8个月会爬的婴儿,分别鼓励他们爬过“深滩”和“浅滩”。结果表明,婴儿爬过“深滩”的可能性与开始爬过“深滩”前的忧郁时间都与爬行经验显著相关,而与婴儿开始爬行的年龄无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不完全决定于其生理是否成熟,而与其爬行存在相关。会爬、而且有较丰富爬行经验的婴儿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2)爬行与客体永久性发展的关系

客体永久性指主体对客体存在与否的认识不依赖于直接感知,而形成了有关客体存在的稳定内部认识。作为婴儿认知与情绪发展的基础,客体永久性是婴儿期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成就之一。研究者在爬行与客体永久性的关系上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比了不会爬、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手膝爬行三组8.5个月的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水平,发现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婴儿和手膝爬行婴儿的发展水平高于不会爬的婴儿,其中尤以爬行经验在9周以上的婴儿表现最佳。这一研究结果说明,爬行等运动经验对婴儿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进一步比较不会爬、腹部贴地爬行、手膝爬行的同龄婴儿表现,结果显示,腹部贴地爬行的婴儿不论其爬行经验的多少,他们的表现和不会爬的婴儿相似,但显著低于手膝爬行的婴儿。其原因可能在于腹部贴地爬行的方式迫使婴儿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爬行动作本身上,婴儿难以借此运动方式自如探索以及感知、观察环境,因此腹部贴地爬的方式给婴儿带来的经验是极有限的,其对婴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也就较微弱。可见,运动方式的有效性影响婴儿获取相关经验,运动方式越有效,婴儿从运动带来经验中受益的程度越高。

4、美国医生丹普尔等人联合倡导被动爬行模式,他们认为,爬行需要四肢和大脑的充分协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外界信息刺激,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明显的效果。

 


健康头条

更多>
丈夫从来不管她就自顾自上床.....后来........看哭了很多人!
夫妻
11471阅读
仅有几次性高潮,千万别要孩子(深度好文)
孩子
11472阅读
你的男人最在乎xxoo哪些事...
男人
11473阅读
男人在床上问你:“我厉害吗?”你一定得要这样回答……
男人
11475阅读

相关文章

更多>

为你推荐

更多>

小编解答

更多>

相关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