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肠杆菌感染,相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这是一种常见的引起人们腹泻的菌群,主要由感染了这种菌,引起肠道内菌群紊乱,导致人们腹泻,多发于抵抗力较差的儿童。在饮食中,稍不注意卫生,大肠杆菌就会趁虚而入,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旦感染大肠杆菌病毒,恢复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人们有的时候,因为吃的多或是吃的杂而引起腹泻,这种腹泻是比较好恢复的,但是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必须调整好菌群失调的状态,才能使腹泻的病人恢复正常,下边解释一下大肠杆菌感染的病理学:
大肠杆菌属肠杆菌科,为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具有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特点。大肠杆菌的细胞壁上有复杂的抗原成分,依据其形态,分别称为O(菌体)抗原、H(鞭毛)抗原及K(表面)抗原。也可将这些抗原成分分别进行血清分型。大肠杆菌O抗原的血清型达
160种,是分群的基础,H抗原和K抗原分别各有约50和90余种。血清分型主要用于流行学调查。
一般将大肠杆菌按照对人类致病力的特点分为四个菌群:普通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后三者是引起腹泻的致病菌。每个菌群均包括一定数量的血清型。其中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能产生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这两种肠毒素的产生在遗传学上受质粒的控制。质粒是一种较易传递的非染色体DNA。质粒的互相传递,能使不产毒素的菌株获得产毒能力。由于质粒的传递,可使任一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产生肠毒素和集落因子,从而具有致病性。
以上解释了大肠杆菌感染的病理学分类,希望能对你更好地大肠杆菌有所帮助。普通的大肠杆菌对人体是没有危害性的,而且人体内普遍存在大肠杆菌,只有致病的大肠杆菌,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饮食的卫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感染大肠杆菌致病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