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虚寒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脾胃虚寒是人体脾胃出现虚衰,体内的阴寒比较旺盛的疾病,一般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劳累所引起的,出现脾胃虚寒容易导致胃部疼痛,经常感到腹部寒凉,四肢乏力,四肢冰凉等症状,还会容易导致大便出现稀,大便不正常等症状,还会容易引起胃部疾病。
脾肾虚寒症状临床表现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若以脾阳虚衰证候为主时可见: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脾胃虚寒证,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脾阳不足,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少;阳虚阴盛,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阴寒之气内盛,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则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肿。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
食物方法
1、高良姜,粳米
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2、丁香,肉桂,红糖
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入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适用于感寒腹痛。
3、小茴香,胡椒
两者共为细面,酒糊为丸,每服3~6克,温酒送下。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
4、猪肚(狗肚更佳)1具,粳米,丁香、肉桂、茴香
将前述各味一齐放入锅中,再加入一些调料,如姜、葱、盐、酒、酱,文火炖至极烂,粳米煮粥兑入,空腹服,日3次。适用于胃部疼痛。
5、鲫鱼,生姜,橘皮,胡椒
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同包扎在纱布袋中,填入鱼肚,置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盐少许,空腹饮汤食鱼,日2次。适用于感寒后胃部疼痛。
6、胡椒,肉桂,白术、葱头,猪肚,食盐
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至猪肚烂熟,空腹吃猪肚,饮汤,每次1小碗,1日2~3次。
7、百合、丹参,乌药、高良姜、制香附,檀香,砂仁
水煎服,每日1剂,1日1次。本方为著名中医焦树德方,功能理气散寒,温中和胃,适用于胃脘痛。
8、胡椒,肉桂,白术、葱头,猪肚,食盐
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至猪肚烂熟,空腹时吃猪肚,饮汤。每次一小碗,1日2~3次。
9、草果5个,羊肉,大麦仁,食盐
将淘净的大麦仁放铝锅内,加水煮粥倒出备用;再把洗净的羊肉、草果放锅内加水煎熬至肉熟;捞出羊肉、草果,倒入麦仁粥,合匀,文火炖熟至沸,加入切成小块的羊肉,调入食盐,温热食。本方暖胃除胀,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胃胀痛症。
10、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4枚,饴糖
前5味水煎取汁,入饴糖,文火溶匀,日2~3次温服。本方适用于虚寒性腹痛。
猜你喜欢
健康头条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为你推荐
更多>- 1. 洗澡的正确姿势很重要,好好享受这美好时光吧
- 2. 1型糖尿病 临床症状和免疫因素有哪些呢
- 3. 24节气每个节气的养生方法你知道吗?
- 4. 睡觉多梦的怎么办?压力大的朋友需注意
- 5. 360度环形定位溶脂减肥
- 6. 卵磷脂的功效作用及适用人群
- 7. 时刻注意体检指标预防癌症
- 8. 绿茶粉的功效与作用及使用方法
小编解答
更多>-
男人胃寒脾虚肾虚怎么办
答 梦剩哪一些问#最近身体不舒服,而且房事质量降低,到医院检查后老中医说我脾虚肾虚,而胃寒是由脾虚肾虚引起,目前吃了两天的中药,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所以想问问男人胃寒
-
孕妇要注意:孕期饮食的两大误区
答 导致胎儿畸形有许多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化学因素等)胚胎时期对致畸因子最敏感,特别是第15~60天属高敏期,如:患风疹、腮腺炎、水痘、脊髓灰质炎、梅毒等或接
-
凉席保养方法知多少?各种凉席的保养秘诀
答 草席保养有方:螨虫容易寄生在草席的缝隙中,导致“凉席皮炎”。因此草席的保养至关重要。新草席最好在阳光下照一照(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反复拍打几次,再用
-
孕妇左侧卧的益处,漂亮妈妈可以试试
答 孕妇左侧卧的益处 妇产科专家在长期的临床中发现,妊娠晚期孕妇左侧卧位,不但有利于孕妇将来的分娩,还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1、减轻子宫右旋、缓解子宫供血不足 随
-
如何去除衣服上的难洗渍,主妇居家小窍门
答 胶水渍的去除 衣物上沾染了胶水之类的污渍,可将衣物的污染处浸泡在温水中,当污渍被水溶解后,再用手揉搓,直到污渍全部搓掉为止,然后再用温洗涤液
-
孕妈妈手脚冰冷怎么办?日常保养很重要
答 孕妇若是缺铁性贫血、孕前经血较多、较少吃肉或素食者等,更应该特别注意铁质的补充,必要时可咨询医师,服用适量的铁剂来改善。 1、补充合适的中药材 许多中药材对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