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心率失常

qing

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时候,都是一些疾病慢慢造成的,比如说因为心肌梗死,这种心肌梗死是突然间会发病,病情持续的时间也不少,不是单纯的疾病,这种疾病在发生后患者需要及早的去诊断,并且要对心房进行调节。

室性心律失常(VA)轻则早搏,重则猝死,治疗不尽人意。早在CAST试验已表明,仅对症治疗,抑制早搏,室性早搏虽见减少,但死亡率反见增加,由此改变了人们对VA治疗的观点,治疗不单纯为了消除VA,而应求其总体生存率的提高,从此心律失常治疗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室性心律失常可从心电图图形、发作时间、有无器质性心脏病、预后等方面进行分类,但均不能涵盖室性心律失常的所有特点。但近年来已明确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特别是合并缺血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预后意义,应作为临床治疗的依据。

(一)、室性期前收缩

其预后意义应不同情况有很大差异,应进行危险分层而施治。

经详细检查和随访明确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即使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属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少数多形、成对、成串室性期前收缩,预后一般良好。从危险-效益比的角度不支持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去除患者诱发因素,对有精神紧张和焦虑者可使用镇静剂或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其治疗终点是缓解症状,而非室性期前收缩数目的明显减少。对某些室性期前收缩多、心理压力大且暂时无法解决者,可考虑短时间使用Ⅰb或Ⅰc类抗心律常药。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特别是复杂室性期前收缩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预后较差,应该根据病史、室性期前收缩的复杂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并参考信号平均心电图和心律变异性分析进行危险分层。越是高危的患者越要加强治疗。首先应治疗原发疾病,控制促发因素。在此基础上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起始治疗,一般考虑具有心脏选择性但无内源性拟交感作用的品种,CAST试验的结果证实在心梗后有室早的患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室早并不一定能改善预后,特别是不应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复杂室早的患者。

荟萃分析显示胺碘酮可使总死亡率明显下降,特别适用于有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终点现在还有争论,至少目前已不再强调以24h动态心电图室早总数的减少为治疗目标。但对于高危患者减少复杂室早总数仍是可接受的指标。

在下列情况下的室早应给予急性治疗:急性心梗、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严重心衰、心肺复苏后存在的室早、正处于持续室速频繁发作时期的室早、各种原因造成的QT间期延长产生的室早、其它紧急情况(如严重呼衰伴低氧血症、严重酸碱失衡等)。

展开阅读

猜你喜欢

健康头条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为你推荐

更多>

小编解答

更多>

相关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