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腺上皮内瘤变,这些有必要

chenwei

宫颈腺上皮内瘤变是由于近年发病率的增高才引起重视的一种病症,它的发病原因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症非常严重,如果患上这种疾病随时会危及到生命安全,所以患者需要多治疗方法,及时地就医,配合科学的护理方法,早日恢复健康。

一、宫颈腺上皮内瘤变

过去研究甚少,定义尚不明确,近年由于宫颈腺癌的发病增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Gloor和Hurlimann(1986)建议采用宫颈腺上皮内瘤变这一名称,与鳞状上皮内瘤变相仿,亦包括腺性不典型增生和原位腺癌。有学者描述腺性不典型增生是介于正常宫颈管腺上皮和腺原位癌之间的腺上皮病变,认为原位腺癌是浸润性腺癌的癌前病变。二、流行病学在宫颈癌高发区普查发现HPV、宫颈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的高峰年龄分别为25~29岁、30~34岁、40~44岁和45~54岁,各年龄组之间相差5~10年,浸润癌与HPVI和非典型增生组的年龄各相差20~25年及10~15年Coppleson(1992)收集文献资料不典型增生的高峰年龄为30~39岁,原位癌的平均年龄为35~42岁。瑞士报道原位癌的高峰年龄为30~39岁,平均年龄为37岁。Kolstad等发现原位癌的发病年龄有左移现象,提前3~10年。在一组150例CIN报道中,中位年龄偏高,为43岁,其中CINⅠ、Ⅱ、Ⅲ级分别为44.8岁43.8岁和47.7岁这可能与普查工作的开展、被检人群年龄构成比的不同及HPV感染率上升等因素有关。三、病因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随着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下生殖道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HPV感染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性传播疾病是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发生的病因。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有致癌性。HPV根据其致癌性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HPV16,18,45,56为高危型HPV31,33,35等11种为中危型,HPV6,11,26等8种为低危型。CINⅠ及亚临床HPV感染常为HPV6,11型,CINⅢ80%为HPV16型感染子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其细胞内染色体常伴有HPV基因的整合,从而启动E1、E2基因,导致病毒基因在宫颈上皮内的表达,其后E6、E7基因编码合成多功能蛋白从而干扰细胞生长在16、18型高危的HPV感染者起着重要的细胞癌变作用高危型HPVE6蛋白可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结合,导致p53降解,E7基因产物是一种核磷酸蛋白与肿瘤抑制基因retinoblastoma基因(PRb)产物结合导致其功能灭活,从而影响其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他因素(1)吸烟:吸烟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其降解物尼古丁与致肺癌类似的宫颈刺激性,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2)微生物感染: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HSV)、滴虫感染可增加对HPV的易感性,从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有关。(3)内源性与外源性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可致CIN的发生增加,如Hodgkin病、白血病、胶原性血管病与HPV感染性疾病发生有关。

展开阅读

猜你喜欢

健康头条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为你推荐

更多>

小编解答

更多>

相关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