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难受要当心谨防瘫痪在床

yaoyunxi

腰椎病就是腰疼,你错了,膝关节的肿胀、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也许都是腰椎疾病在捣乱,但是不要被这些蒙蔽双眼。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与西医骨科专家揭开腰椎疾病的面具,找准病因,直击疾病。

伪装一:膝关节肿胀疼痛

中大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屈留新介绍,早期膝关节炎的患者的膝关节会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特别是坐了一两个小时后站起身的时候和下楼的时候最严重,腿几乎不能屈伸。

很多人膝盖不舒服就盯着膝盖看,却不知源头可能不在膝盖上,而在腰椎上。人在坐着的时候膝盖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次是站立,平躺的时候压力最小。

屈留新主任告诉记者,“我们曾经做了一个实验,让患者在坐着和躺着的时候分别弯曲膝盖,结果发现这两种姿势下活动同样受限,躺着的时候并不会好一些。后来我们发现膝关节炎的患者腰椎都有问题,是椎间盘的退化在作怪。”

伪装二:下肢发凉

屈留新主任介绍说,从中医角度讲,腰椎问题比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变都会导致下肢发凉,因为腰椎出现问题后会压迫神经、血管,影响血液循环,下肢供血不足就会发凉。

气血虚弱如肾阳虚也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从而引起下肢发凉。西医上讲的低血压、高脂血症、闭塞性动脉硬化等都可以理解为气血虚弱。

老年人低血压会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休克、缺血性脑卒中等;血脂过高会造成血管硬化、阻塞,血液循环不畅,影响下肢供血,引起手脚冰凉;闭塞性动脉硬化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下肢发凉、麻木甚至行动困难。

出现上述问题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明确诊断,接受正规治疗,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泡脚、按摩等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下肢发凉。热水泡脚温度在45℃-50℃为宜,可加入一些活血理气、温阳散寒的中药材,如红花、艾叶、伸筋草、防风、黄芪等。

按摩足三里或揉搓小腿也可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伪装三:间歇性跛行

如果久站或较长距离行走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蹲下或坐下症状缓解或者消失,再行走又出现症状,这是腿部出问题了?

其实不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脊柱外科中心主任吴小涛介绍说,这可能是腰椎管狭窄引起的间歇性跛行。

专家介绍,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当腰椎处于伸直位时症状加重,弯腰时缓解,故患者常常感觉弯腰骑车或者爬坡时正常,但直立行走则困难,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

吴小涛教授建议,轻度的腰椎管狭窄,可以采用短期卧床休息、理疗、针灸、注射等保守治疗。

同时,通过锻炼腰背肌和腹肌的力量使脊柱获得稳定,以减轻椎体间和关节突之间的压力。中重度的椎管狭窄,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展开阅读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