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很时尚

养生专家
2013-06-02 00:00:00

养生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流行,冬病夏治是中医提出的另一理论。小暑到立秋,称为"伏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伏天"。在这阶段,气温最高,阳气最旺。依据"春夏养阳"原则,一些冬季常见的慢性病可以通过伏夏培补阳气、扶助正气的调理,可以使机体正气旺盛,阳气充实,体质增强,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此也符合中医"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冬病夏治方法

中药

阳虚者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每日3~6克,从入夏开始连服两个月。气血亏虚者可以服用八珍益母丸。夏季调理用药量要少,为常用量的1/2,但需要持之以恒,连服二至三个月。

药膳食疗以改善体质

养肺固本汤

黄芪15克,当归10克,小茴香3克,生晒参5克,川贝5克,紫河车10克,以上药

材煎水500毫升,再加鸡肉或鸽肉适量,炖煮食用。每周一次,有培补元气、温脾、益肺、补肾的功效,可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调解免疫功能,缓解过敏反应,适用于肺肾两虚的哮喘、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病人。感冒发烧、咽喉发炎时忌食。

百合杏仁粥

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同粥煮。适用于脾肺虚喘者。

人参核桃煎

人参2克,核桃肉3枚,二物煎汤服之。有补肾益气作用。

保健预防气喘

用艾条灸足三里穴,一日两次,每次15分钟,兼能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

2.中药敷贴穴位防治气喘之疗法

此疗法是根据"冬病夏治"的治疗原则,方法简便,疗法可靠。"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至立秋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益元膏制法

炙白芥子、元胡各21克,甘遂、细辛各12克,研成细末,姜汁调成膏状,此为每人3次的用量。

使用方法

将1/3药量分铺在6块直径约为5厘米的油纸上,敷于背部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然后用胶布固定,于每伏第一天各贴一次,贴4~6小时后取下,连续3年。可以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及发病程度。据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0%以上。

如果你还在为冬季的慢性病烦恼,不妨试试这个吧。 


健康头条

更多>
看完这篇文章,我再也不对孩子发脾气了!
孩子
12005阅读
月子里的眼泪,你敢说你没流过?
眼泪
12006阅读
带娃累?那是你不懂这17个绝招!后悔太晚看到!
宝宝
12009阅读
砒霜般的几种蔬菜,第九个很多人都不知道,负责买菜的人务必看
蔬菜
12010阅读

相关文章

更多>

为你推荐

更多>

小编解答

更多>

相关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