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杨秋艳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 ——18 岁的小莫。据小莫描述,他在 4 年前就发现自己的眼睛出现向外偏斜的情况,本以为是小问题,可随着时间推移,眼位偏斜的症状却在不断加重,这不仅影响了他的外貌,还让他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备受困扰,于是他下定决心来到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寻求专业治疗。
杨秋艳主任在接诊后,立即为小莫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眼部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莫右眼裸眼视力仅为 0.3,佩戴 - 1.75DS/-1.50DC×180° 的眼镜后,矫正视力可达到 1.0;左眼裸眼视力更差,仅 0.2,佩戴 - 1.50DS/-0.75DC×175° 的眼镜后,矫正视力同样能恢复至 1.0。更令人担忧的是,在 33 厘米看近物以及 5 米看远物时,小莫的眼位均向外偏斜 50 三棱镜度,且双眼的二级、三级视功能已遭到严重破坏。结合各项检查结果,杨秋艳主任明确诊断小莫为交替性外斜视,并伴有双眼屈光不正。
为了帮助小莫摆脱斜视困扰,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杨秋艳主任为小莫量身定制了斜视矫正手术方案。手术中,杨主任精准操作,为小莫实施了右眼外直肌后徙 6.5mm、右眼内直肌缩短 5.5mm 的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达到了预期效果。
术后,在杨秋艳主任的指导下,小莫积极配合进行术后验光配镜以及双眼视功能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与康复,小莫的眼位已成功恢复正常,原本受损的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也正在逐步恢复,他的脸上重新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谈及小莫所患的交替性外斜视,杨秋艳主任介绍道,交替性外斜视是外斜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典型表现为当右眼向前注视时,左眼会向外偏斜;反之,当左眼向前注视时,右眼则会向外偏斜,即双眼交替注视,不注视的那只眼睛会出现斜视症状。“交替性斜视患者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双眼视功能,他们始终只能用一只眼睛看东西,这种情况被称为单眼视,而单眼视并非正常的视功能状态,长期如此会对眼睛造成极大损伤,因此必须及时进行矫正。” 杨主任强调。
同时,杨秋艳主任还补充说明,交替性外斜视介于外隐斜与共同性外斜视之间,患者的视轴常在看远时发生分离,这主要是因为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集合幅度所致。该病症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畏光,患者在户外日光下常常会不自觉地闭合一只眼睛,目前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尚未明确。交替性外斜视多发生于儿童早期,除了户外强光下闭合单眼这一典型症状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双重视觉或视力疲劳等不适,而这些症状可能与光线干扰融合集合功能有关。
“若交替性外斜视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双眼视觉功能损害,甚至导致弱视,进而影响患者对物体远近、深浅的判断,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杨秋艳主任表示,目前针对交替性外斜视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眼镜矫正、视觉训练以及手术干预。其中,手术方式通常有双眼外直肌后退术,或联合内直肌缩短术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成人接受斜视矫正手术后,6 个月时融合功能的恢复率可达 65%,立体视功能的恢复率也能达到 50%。
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提醒广大市民,若发现自身或家人出现眼睛偏斜、畏光、视力疲劳等疑似斜视的症状,应及时前往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影响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