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和肠镜不仅能看到消化道最表面的粘膜层,还能诊断大多数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癌、大肠息肉、大肠癌等。不过有时候做胃镜时会看到胃或食管有一个粘膜下隆起,表面粘膜正常,从内窥镜上看不出这是什么东西。【常规内镜检查就是可见光成像,只能看见消化道最表面的一层(粘膜层)。
这时需用超声“透视”粘膜下有隆起的肿块,以便作出相应的诊断,超声内镜正是根据需要而发明的。
1、超声胃镜是什么
超声胃镜是一种集超声波和内镜检查于一体的医疗设备,它把微型高频超声探头置于内镜前端,当内镜进入胃腔后,在内镜下直接观察腔内形态,同时可以进行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壁各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和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
超声胃镜能清晰区分胃壁的四层结构,并能帮助鉴别病变是来自胃壁还是胃壁外部的压迫。联合咬检病理或细针穿刺病理可鉴别出肿瘤的良恶性。胃癌术前检查,可更准确地进行术前分期,指导治疗。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术是需行新辅助治疗的胃肠间质瘤的唯一诊断标准,对指导术前治疗和预测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超声胃镜对胃癌淋巴结浸润深度的预判精度分别为70-88%和65-77%。
2、什么是超声胃镜检查的疾病?
消化道可疑癌变,判断浸润深度;对粘膜下肿瘤进行诊断:如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等;TN分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胰腺病变胰腺肿瘤;胰腺肿瘤;胆道系统疾病,如胆总管结石、胆道肿瘤;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栓塞治疗的效果;以及可以显示部分纵隔病变。
3、超声胃镜与普通胃镜的鉴别
超声内镜有助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大体上,超声内镜是一种将常规内镜与超声波扫描两种功能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在做胃镜或肠镜时,可隔着胃肠道管壁,对周围脏器,如胰腺、胆道、肝脏、纵隔、盆腔、腹腔等器官和结构进行超声波扫描,比普通超声波检查能更准确地发现病变部位和结构,还可以进行超声波引导下穿刺,以进行病理诊断。此外,超声内镜还可以诊断胃肠镜不能诊断的胃肠道管壁内皮下病变。超声内镜在清醒镇静状态下并不比普通胃镜差。
超声胃镜检查前准备
1、病人在接受检查之前必须空腹至少6小时。若在查房当天,前一天晚饭后要禁食,当日免早餐;如当日下午去体检,早餐可以吃清淡半流质的食物,中午不能进食。体质虚弱的患者在禁食后很难坚持锻炼,检查前应该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
2、患者配合医生检查,患者在检查前先去小便排空膀胱,进入检查室后,松开领口和裤带,取出假牙和眼镜,取左侧卧位,或根据需要更换其他体位。牙齿入镜后,不能咬镜,以防镜身塑管被咬破。人体和头部不得转动,以免损伤镜子和伤到内脏。如果病人有不舒服的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实在无法忍受,可以以手势示意施术者(医生或护士),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3、为解除病人紧张情绪,减轻胃液分泌及胃蠕动,消除胃里的泡沫,使影像更加清晰,如有必要,医生应在检查前20-30分钟给予病人镇静、解痉剂、祛泡剂。对于此,病人应有所了解,并予以配合。
超声胃镜检查后应注意的问题
1、因咽麻醉,检查后咽部会有异物感,不要剧烈咳嗽。
2、由于麻醉作用没有消失,过早吃东西会使食物容易进入气管,所以检查后1个小时才能饮水。如果做了病理检查(医生会告诉),应该在检查2小时后再进温凉的半流质或软烂的食物,这样可以避免粗糙食物对胃黏膜伤口摩擦,导致出血。
3、在检查后1~4天内,可能有咽部不适或疼痛,但多不妨碍饮食,可照常工作。
4、胃病患者要注意饮食方面,切记要喝冰水、冷饮,多喝热饮。吃饭的时候做到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