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需要补充维生素吗,针对这一疑问,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在芬兰对早产儿的发育进行了一份调查,研究发现,与足月出生的婴儿相比,这些早产儿成年后的骨密度明显较低,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或骨折等问题。
这是为什么呢?儿科专家解释说,刚出生时,人的骨量并不高,随着年龄增长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通常在30~35岁达到骨峰值(人在一生中骨量最大、骨密度最高的时期)。之后,女性从40岁、男性从50岁开始,骨量、骨密度逐渐下降,一旦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或骨折。
那些早产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提前来到人间,从而错过了妊娠中晚期钙贮存和骨骼发育的关键期,导致他们的骨量、骨密度天生就比其他健康的新生儿差。如果后天再不加以追赶和弥补,等他们达到骨峰值时,骨量、骨密度自然也比其他健康的同龄人低。以后,别人的骨量、骨密度稍微下降一点没问题,他们却可能已经临近或达到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区。
由此可以看出,预防骨质疏松,就要想尽办法提高骨峰值,并且从一出生就要着手准备了,特别是那些先天不足的早产儿。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较易发生铁缺乏和钙缺乏,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和侗侯病。应当早期给予铁制剂和钙。但补充铁制剂不要太早,因为早产儿缺乏维生素E,若过早供给铁制剂,有破坏红细脑的可能,出生后10天起每日补充维生素E15毫克,出生2星期后,血清中叶酸浓度常低于足月婴儿,应每日补充叶酸50微克。
早产婴儿出生后每日应服用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各半片。
早产的宝宝由于脂肪酶不足,对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因此自出生后第10天起应服浓缩维生素AD,每月2次,每次1滴。早产的婴儿常在出生后2—3月时铁储存即耗竭,并由于在婴儿期生长速度比足月儿快,对钙的需求量也比正常婴儿多。